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午睡后 头疼、腰酸 精神呆滞、眼睛无法聚焦 …… 
总之,越睡越困 午睡,到底要睡多久? 午睡,到底怎么睡才科学? 对于很多人来说 始终是个谜 
最近 日本人玩出了新花样 让小编开了眼界: 为了弥补因为睡眠不足而导致的经济损失 日本竟然推出了“午睡空间外卖”服务 
关于午睡这个话题 网上真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有大谈午睡好处的
也有说午睡太久不好的 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量 你是不是已经不知该如何选择了…… 
别慌~ 世界顶级期刊BMJ发布了一项最新研究: 午睡与心血管事件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与没有午睡的人相比,每周1-2次的午睡可以将心脏病发作、中风或其他心脏疾病的发生率降低48%!(HR:0.52, 95% CI:0.28-0.95) 此外,研究人员并没有发现午睡时长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有关。白天过度嗜睡也不会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这项历时5年多的前瞻性大型人群研究共纳入了3462名没有心脏病史的瑞士人。直到研究结束时,共发生了155例致命和非致命心血管事件。

每周午睡次数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 从这张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与不睡午觉的人相比,每周午睡6-7次的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最高,为67%( HR:1.67,95% CI:1.10–2.55); 而每周午睡1-2次的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竟然能够降低61%之多(HR:0.39, 95% CI:0.21-0.72)! 在调整了相关影响因素(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吸烟、久坐习惯、BMI、睡眠时长以及心血管风险因素)后,每周午睡1-2次依然能够保护心脏(HR:0.52, 95% CI:0.28-0.95)。 
而在调整了相关影响因素后,频繁午睡(每周6-7次)的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竟然不再增加。(如上图红色区域所示) 这可能是因为午睡频繁的人大都患有相关慢性疾病,且由慢性疾病导致的睡眠质量下降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关联更加显著,由此便削弱了频繁午睡与心血管事件的关联。 也就是说,虽然有慢性疾病的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可能更大,但这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他们已有的午睡习惯,风险的增加还可能与慢性疾病本身相关。 相比之下,偶尔的一次小憩更有可能是一种生理补偿的结果: 午睡可以帮助人们释放压力,减小由于夜晚睡眠不足而带来的消极影响,还可能抵消午睡醒来后的血压和心率飙升,进而减小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能。 

研究人员还发现:
不管是睡1小时以内,还是超过1小时,与心血管事件都没有显著关联。(如上图红色区域所示)

为何在众多的午睡研究中偏偏看上了它呢? ▲它是第一个基于人群的、调查一周内午睡频率和每日午睡时间对致命和非致命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的研究。 ▲以往的研究虽然找到了心血管事件与午睡频率的关联性,但大都没有对午睡频率进行细分:1-2次/周,3-5次/周。 ▲颠覆了我们对午睡时长的认知。 事实上,以往的大部分研究都得到了一个普遍的结论:午睡时间越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越大。
一项关于午睡和心血管事件的荟萃分析就发现,30分钟以内的午睡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而当午睡时间延长至45分钟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会略有增加;如果继续延长午睡时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则会大大提高。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午睡时长的关系。随着午睡时间的增加,事件发生率也随之增大
另一项德国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那些每周至少睡5次且时长超过1小时的人,患冠心病的风险将增加一倍之多(HR:2.12, 95% CI:1.11–4.05)。 虽然这些研究都得到了一致的结论,但它们并没有控制重要的混杂因素,如体育活动、睡眠时间和主要心血管风险因素等。此外,我们还要考虑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这些因素最终都可以影响研究得到更加积极的结果。
因此,不得不说,这一次BMJ所发布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颠覆性,刷新了我们对午睡时间的认知。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代谢医学教授Naveed Sattar表示:“我们目前还不能完全肯定午睡对心血管事件的保护作用,大家也不要将心血管健康寄托在午睡这一件事上。”“目前来看,保证充足的夜间睡眠,坚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与锻炼水平依旧是预防心血管事件的有效办法。” 看来,我们依旧无法对午睡和心血管健康的关系下一定论。 不盲目改变,也不疑惑焦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午睡节奏,或许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至于未来是否还会产生更加颠覆性的研究结果,让我们拭目以待! 
|